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举行中非农业科技合作平行会议

日前,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之中非农业科技合作平行会议在北京平谷举行,多位农业领域的院士专家和来自非洲的农业专家一起,共论加强中非农业合作、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等问题。

  


中非农业科技合作平行会议。中国农业大学供图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其信表示,面对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中非农业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他呼吁,全球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名誉院长李小云和团队师生,常年在非洲进行农业合作项目,他们帮助非洲当地引入低成本的玉米加工装置,成本仅1-2元,显著提高了加工效率;推广大豆间作技术,既提高产量,又改善土壤健康,同时解决农户缺乏资金购买肥料问题;引入豆奶加工技术,丰富当地居民的营养来源。李小云表示,这些看似简单的技术创新,实际上推动了农业生产、土壤健康和人类营养的一体化发展。他表示,解决非洲农业问题需要从简单理念入手,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推广适用技术,而非一味追求大型现代化设备。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非洲区域主任表示,中国在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和政策创新方面的经验对非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非双方在应对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农业实践等方面面临共同挑战,这为双方创新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为此,他呼吁优先推动联合研究项目,重点关注气候韧性、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前校长表示,非洲大陆在粮食安全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在农业现代化、蓝色经济发展以及教育科技创新等方面采取积极行动。他认为国际合作对解决非洲粮食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呼吁在双边、多边和全球层面加强农业食品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西非和中非区域主任、非洲水稻中心总干事介绍,目前非洲年产大约2200万吨大米,而消费量达3700万吨,每年短缺约1500万吨,非洲大陆的水稻消费快速增长,但产量不足以满足需求。他呼吁加强中非合作,共同推动非洲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并表示,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非洲水稻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中非合作的推进,中非农业科技的合作也日渐深入,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认为,未来的中非合作应继续扩大,同时需要扩大资金规模,特别是在技术转移方面。此外,合作不应局限于作物育种,还应包括畜牧、渔业等领域,以及政策战略、制度建设等方面。樊胜根表示,“中非农业合作应持续深化对话,分享信息、数据和知识,共同提升小农户的生活水平,改善消费者的营养健康状况,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来源:新京报)



湘ICP备2024093966号-1